beat365网址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

当前位置: beat365网址 > 党的建设 > 专题教育 > 学习园地

金融监管改革推动下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路在何方

今年是金融监管的大年。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、全国预算执行报告、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表述与内容来看,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当下中央监管层关注的重点,防风险重视程度远高于往年。

本文以金融监管改革为切入点,简要梳理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历程;研究分析了此次金融监管改革的要点;同时针对此次改革的影响和释放出的政策信号,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相关建议,供地方政府、城投企业参考借鉴。

一、金融监管改革的发展历程

通过回顾可以看出,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,以及整个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逐步展开的。具体来说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金融监管改革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【注释1】。目前,正处在顺应混业金融趋势、完善以功能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阶段。





二、此次金融监管改革带来的影响

1、此次金融监管改革要点

此次金融改革顺应混业监管大趋势和大背景,对既有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两处改革,我们称之为“一横一纵”改革。

一是横向改革,重点是进一步厘清顶层金融监管框架。在机构调整上,央行负责货币政策及宏观审慎调控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证券业协会负责金融机构行为监管,并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、证券业协会同属国务院直属机构。在监管职责上,企业债发行审核归证监会负责,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统筹归金融监管总局负责。

二是纵向改革,重点是捋顺中央和地方层级监管效率。本轮金融改革之前,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兼任金融发展与监管两项职责,监管职能并不完全清晰。中央监管与地方金融监管局衔接并不顺畅,客观上地方金融监管效率有待提高。此次改革一则剥离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部分管理职能,二则强化中央金融派出机构监管责任,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率。

2、改革带来的变化及影响

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角度看,此次金融机构改革主要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和影响。

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将更加规范。此次改革之前,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兼具金融发展与监管职责,其监管职能并不清晰,在片面求发展理念下,部分区域地方政府干预金融、非法集资、债务链条断裂等金融乱象及风险事件时有发生,导致区域性风险隐患突出。此次改革剥离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部分管理职能,强化中央金融派出机构监管责任,地方金融监管职权的强化,有助于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率,加强针对地方债务的系统化规范和监管,防止政府违法违规负债、债务规模不断扩大,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将更加规范化。

二是直接融资效率将得到提升。作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一步,证监会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直接提升为国务院26个直属机构之一。适逢今年新股发行由原来的核准制改为注册制,证监会负责股份公司的注册、而交易所则负责上市审核。改革强化了证监会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地位,进一步加强了证券市场与国家金融政策的协同,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。另外,企业债发行审核权由发改委划入了证监会,有利于统一信用债的管理,提高企业债券发行效率,提升债券融资规模,助力加快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,有效提高市场化直接融资的比重,对于促进地方债务风险化解,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。

三是地方债风险防范化解将更高效。根据现代咨询丁伯康博士在《深化改革是化解当前政府存量债务的关键》一文中的阐述,我们认为,债务风险的有效化解主要基于三个方面:第一是解决政府融资的随意性问题,即规范政府融资行为,此次地方金融监管的强化将有效增强地方政府融资监管;第二是守住债务“红线”和偿债“底线”,此次改革使得中央监管与地方金融监管顺畅衔接,金融混业监管系统得到进一步整合,穿透式监管将得到强化,将更有助于守住风险底线;第三是解决地方投资的盲目性、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问题,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,提升市场化直接融资比重,将是比较合理的方向。综合来看,此次金融监管改革做到了融资监管的集中统一,将显著提升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效率。

三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建议

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,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,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缺口,偿债能力下降导致债务风险上升。对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一重大问题,总书记在《求是》发文中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、压实省级主体责任、推进债务合并监管、加大存量隐债处置力度、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等需落实的抓手。基于此次金融监管改革带来的变化、影响,结合现代咨询以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相关研究成果,提出以下建议:

1、坚持“中央不兜底”原则

2021年以来,中央持续对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强化问责,政策措施逐步趋严。今年1月,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,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,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,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、责任明确、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,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。与此同时,财政部1月官网在回复人大代表提案时,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明确要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,做到“谁家的孩子谁抱”。通过建立市场化、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,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,依法实现债务人、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。本次金融机构改革,集中体现了中央对金融风险监管的重视和强化,尤其是强化了对地方金融风险的有效监管。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应明确坚持“中央不兜底”原则,摒弃兜底幻想,打破简单的债务腾挪、借新还旧等传统固化的化债思路,重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有效化解,加快城投平台市场转型发展步伐。

2、建立债务可循环的机制

在坚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,各地区需要结合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及发展状况,通过“一城一策”来进行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以及新增债务风险的控制。重点围绕加强债务总量控制、推进债务模式市场化转变、以及增强债务与形成资产匹配度来具体实现。

一是完善地方债务总量控制机制。防范债务风险,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办法是进行总量控制。债务总量主要是控制债务存量和债务增量。目前,在债务限额方面,国务院确定各省级政府债务限额,省级政府确定省本级及各市县政府债务限额。此外,2021年,国发5号文强调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,并提出“一般债务限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,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匹配”。总量控制事关可持续性,因此,应持续完善债务比例、债务余额控制。

二是形成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。要实现债务可持续,最重要的是形成以市场化风险定价为基准的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。比如,取消政府隐性担保、打破刚兑,包括打破市场的平台信用等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和担保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,要有效地解决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问题,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风险定价市场化,使得信贷配置与效率相匹配,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三是提高地方城投平台债务与其形成的资产质量之间的匹配度。地方隐性债务大部分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,但形成的资产往往质量不高,缺乏现金流或现金流较小。为此,一方面,要做好存量贷款管理,保证信贷资金合规使用,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或其它项目融资须落实到符合条件的项目。另一方面,要加快存量资产盘活,有效降低资产负债,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:其一是重点通过资产证券化、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权益类公开市场,加快资产盘活;其二是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推动,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引入民营资本,既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,也可以减持部分资产,用以弥补财政缺口;其三是积极利用国家倡导的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,稳妥处理部分不良资产,降低企业杠杆。

3、严格规范政府预算管理

财政部《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》(财预〔2016〕154号)和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》(财预〔2016〕155号)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作为地方财政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,依法应当纳入各级预算管理,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“借、用、还”的全过程监控,增强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,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督,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。

我们认为,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要结合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,把控好短期风险控制与中长期体制改革的关系。为此,应严格政府预算管理,规范政府的举债行为。金融监管强化不仅要防范地方城投平台的隐性债务问题,同时也要规范地方政府的显性举债行为,强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。按照新预算法,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必须通过发行债券进行。防范化解法定债务风险,重点在规范债券发行和使用,从预算约束、严格监管和beat365平台等方面,加强“借、用、管、还”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。一要统筹政府资本支出和政府融资支出,实现资本预算对地方债务融资的有力约束。健全完善政府投融资规划制度体系,增强政府投融资的前瞻性、计划性、系统性和有效性。二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全流程监督和管理。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先手段,对政府投资项目所有环节加强监管,提高政府投资效率。三要要加大债券发行使用的信息披露力度,强化市场约束。四要注重提升专项债使用绩效,建立举债项目综合评价制度,以评价为基础完善项目库动态调整、问责追责等机制。

4、有序推进地方债务置换

在摸清底数基础上,采取过渡性政策措施,是债务化解的有效模式,而债务置换是当前重要而有效的过渡手段。通过债务置换,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:一是减轻地方债务负担。债券融资一般期限较长,融资成本相对较低,用它来置换短期、高息的银行贷款等存量债务,可减轻利息负担。二是降低债务风险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,项目大多周期长、见效慢,发行中长期债券可防范资金期限错配,并将原来五花八门的政府性债务,通过置换来逐步规范政府的举债行为。

此次金融改革,实现了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统一监管,将明显提升债券发行效率,利于扩大债券发展规模。近年来,为对冲宏观经济下行压力,国内货币政策逐步宽松,市场利率持续下行,在这一背景下,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优化债务期限结构,降低利息负担,遏制增量、化解存量”的政策导向,建议地方政府,充分争取政策空间,重点推进债务风险较高的城投平台,通过债务置换、重组等,加快优化企业债务期限结构,降低企业综合负债成本,提高债务久期的匹配度,有效化解潜在违约风险,为企业转型发展尽可能腾挪更多的空间。例如,可参考借鉴2022年底贵州遵义最大城投集团——遵义道桥约156亿元银行贷款重组案例,该债务优化重组优化了企业债务结构,极大缓解了企业短期偿债压力。同时,也要加大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力度,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监测预警,防止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互相传染。

5、全面提高直接融资比重

从政府工作报告和本次金融机构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政策信号看,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关键是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分类转型,通过市场化盈利逐步偿还稀释存量债务。为此,通过鼓励公开市场发债等市场化的直接融资,强化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,一方面解决企业发展的合理融资需求,另一方面促进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。我们认为,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:

其一是促进发债主体评级提升,提高企业融资能力。2021年4月,交易所城投平台采取“红橙黄绿”分类管控,以及7月份银保监15号文发布以来,城投主体信用评级提升成为企业获得公开市场债券融资的关键。因此,建议有条件的地区推动以评级提升为目标的城投平台整合重组,持续提升企业市场化融资能力,助力债务风险防范化解。

其二是结合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,积极推动国企上市融资。此次证监会提级管理及划入企业债发行职能,提升了证监会在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性,也突显出证券市场在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中的关键作用,新一轮公开市场股权融资将成为地方债务化解的另一条重要途径。为此,建议加快推进重点城投平台内部企业的上市融资,实现城投平台的市场化转型与债务化解的协同推进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一是强化企业内部分业经营。通过专业化产业化整合,将公益性资产、运营类资产以及经营性资产进行细分,将经营类资产集中于上市公司,集中发展核心业务板块,减少政府依赖,培育市场化竞争力。二是打造上市平台。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,逐步将上市平台非主业、非相关业务及资产置出,打造主要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平台,实现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。三是引入战略投资者。在资产重组优化之后,以合作共赢为理念,以技术融合、管理融合为重点,积极通过股权出让的形式与行业内领先企业进行混改,提高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,完善公司经营机制与治理结构,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。

附件: